不能读取工具条配置

筑路者的新疆情——记2013-2015年度上海市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过震文 2016-07-06


      过震文,江苏无锡人,1967年出生,在职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上海领军人才。长期从事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工程建设经验丰富,先后参与上海东海大桥、长江隧桥、崇启通道项目建设。2011年2月起任S215线高速公路项目上海代建指挥部指挥长,上海市第七批援疆前方指挥部规划建设组副组长、上海市第八批援疆前方指挥部党委委员,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优秀援疆干部称号,2013-2015年度上海市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现为上海市市政规划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

    “大漠春来晚,清明天犹寒,一杯新茶香,蓦然忆江南。” 盯着电脑屏幕上因资金缺乏等因素而刷新缓慢的工程推进表,过震文眉头紧锁……2012年4月,距离第一次踏上莎车这片土地整整一年零两个月。

万事开头难

      2011年的初春特别冷,作为新疆“建设中国西部大通道和交通枢纽中心”重要项目的三莎高速公路就是在这样一个寒春中启动了。这条高速公路全长233.6公里,投资近120亿元,过震文作为上海市第七批援疆干部被派到这个项目担任上海市代建指挥部指挥长。春寒陡峭的二月底,他和具体负责代建的筹备组来到了广袤的南疆喀什,着手开展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万事开头难”,何况还在“人生地不熟”的几千公里之外的新疆。与交通厅、建设局对接,考察现场,制订总体建设计划,配合招投标办公基地……以喀什为圆心,筹备组成员在乌鲁木齐、工地来回奔波,动辄一周双飞,是坚定的信念让他们不断坚持。终于在7月29日项目正式开工,在当年完成了约4.3亿产值。这看似简单的一个数字,是广大建设者克服了缺少资金、征地拆迁尚未全面启动、对沙漠建设环境缺乏经验的困难后获得的,是在各级领导的大力关心下获得的,也是在当地老百姓的理解和支持下获得的。

降服“拦路虎”

      即使有着非常丰富的施工经验,也是特大型工程建设管理的好舵手,但新疆恶劣的自然环境仍让过震文和同事们煞费苦心。从工程开工那天起,就是不断降服沙漠、戈壁、盐碱……这些新疆公路建设中“拦路虎”的过程。三莎高速公路有60 余公里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区,有185公里采用了风积沙填筑,这在新疆乃至全国高速公路建设史上没有先例。这个“第一”来之不易,由于项目全线属于盐渍土,直接使用容易造成各种路基病害,这就需要拉运符合施工规范的筑路材料,而最近的筑路材料也要在100公里外的地方。相对较丰富的只有风积沙,风积沙就是被风吹、积淀的沙层,用风积沙填筑施工,必须采取特殊的施工工艺,处理好风积沙失水过快、难于碾压等难题,以确保施工质量。为此,过震文带领指挥部组织专门力量进行综合研究,整整两个月,反复试验,在失败中寻找出路。最终通过“打井给沙‘喂’水”的方法,攻克了这个难题,不仅为工程顺利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还节约了近10亿元的投资成本。相关技术文章已被收入《丝绸之路经济带——沙漠地区公路风积沙路基研究与应用》,列入“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出版规划,开启该领域技术先河。

民族团结情

      三莎高速公路沿线为少数民族聚集区,文化底蕴深厚,是“刀郎文化”的发源地和“维吾尔乐舞之母”阿曼尼沙汗的故乡,长期以来各族人民在这里和谐相处,但是近年来发生的多起暴力恐怖事件对当地安定团结的社会秩序产生了严重影响,色力布亚镇和莎车公安局两次的爆炸案就离工程驻地近在咫尺。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过震文带领指挥部团队和全线数千名工程建设者认真学习党的民族政策,了解民俗民情,优化设计及施工组织方案,尽最大限度减少工程建设对维族同胞生活带来的影响。针对阿瓦提沿途村民较多、征迁难度较大,他通过现场调研提出利用已废弃的水渠将线位优化的方案,最终减少拆迁51户。同时,在工程建设中,他始终坚持吸纳当地劳动力就业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会同地方政府一起组织维族同胞开展专业培训和上岗就业2000多人次,使维族同胞既增加了收入,又掌握了专业技能,还交融了感情,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小家为大家

      在喀什的四年,过震文一家分居三地,爱人在上海,儿子在东北,他在新疆,期间经历爱人开刀、儿子高考,但妻儿的支持让他始终能奋战在一线。2014年年初,本该是援疆三年期满一家团圆的时候,但为了保证工程的延续性,组织上希望他留任的时候,他二话没说就留了下来。许多人都不明白这是为什么,他却很淡然的说,自己是搞工程的,对工程有着特殊的感情,三莎公路更倾注了自己对新疆各族人民的感情,修好这条路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出一份力。

      2014年11月6日,三莎公路试通车。这条公路不但是新疆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交通项目之一,也是我国第一条大规模利用风积沙填筑的高速公路项目,更是连接新疆各族人民心灵的团结路、致富路。“长龙卧沙海,红柳迎朝阳”,筑路者过震文如今早已回到了原有岗位继续奋斗,但大爱新疆,是一个援疆者永远不能割舍的情结。